当前位置:主页 > 神话百科 > 中国神话故事 > 正文

山海经中的神仙体系(山海经最强战力排行)

山海经仙人等级划分

在《山海经》中等级最高的神祇,是指女娲、盘古这个级别的,他们是天地诞生之前就存在的,也就是所谓的“先有盘古后有天”,这一批神祇不止他们两个,在《山海经》中大概有十来个。

其次就是共工这种天地诞生之后的第一批神祇,这批神祇可以说是天地间自然诞生的,是靠着天地之间的能量汇聚而成。

第三等级的就是这批神祇的后代。

山海经神话体系

仔细归类,就会发现其实只有有三个主角:分别是帝俊系、炎帝系以及黄帝系他们构成了上古神话体系的三大支柱。

山海经最初的神祗

按照人类神话发展的过程来看,最早出现的神灵应是原始社会的自然神,主要有地神、天神、日神和月神。《山海经》记载了日神羲和、天神帝俊和月神常羲,却找不到地神的相关事迹。现在道教神话中地位卑微、身材矮小的土地公,似乎很难和《山海经》上古大神产生关联。那么,中国神话里的第一位地神是谁呢?有学者认为,这位上古大神在道教神话中,地位仅次于玉皇大帝。

说到地神,对道教神话有所了解的读者,会立即想到后土皇地祇,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后土娘娘”。她是道教尊神“四御”之一,主宰阴阳两界和自然万物的大地之母。但是,后土皇地祇是宋代才被朝廷加封的神位,要求民间将她与玉皇大帝同等规格祭拜。后土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但并不是一位女神。在《山海经》记载的上古神话中,后土是一位男性,他是炎帝的后代。

《山海经》的《海内西经》介绍了炎帝家族的谱系。书中记载后土是炎帝的直系后裔,水神共工的第四个儿子,巨人夸父的祖父。《大荒北经》记载,后土是黄帝的臣子,帮助黄帝管理土地和农事。在《楚辞》中,后土还是古老的冥界主神。他和异兽土伯居住在幽都之山,人死之后灵魂都汇聚在这里。从《山海经》的相关记载来看,后土确实像是地神。

那么,这位上古大神究竟是谁呢?其实,后土就是《史记》记载的后稷,他是周人追认的始祖。商朝以天神帝俊为祭祀主神,周朝以地神后稷为祭祀主神。所谓“社稷”,就是从这里起源的。另外,“后”字是尊称,在甲骨文里的象形意义是土堆,象征着地神,或者人间的最高统治者。因此,夏朝君主称“后”,大禹的家族也称夏后氏。

那么,后土就是第一位地神吗?当然不是,《山海经》已经告诉我们答案:第一位地神是上古大神——轩辕黄帝。《山海经》里天神帝俊主宰万物,轩辕黄帝主宰人间。《中山经》记载:“黄帝四面”。这里并不是说黄帝长了四张脸,而是说黄帝主宰华夏四方的土地。上古四方神句芒、祝融、蓐收和禺强,都是黄帝委派的地神。另外,黄帝这个称号的本意就是地神,因为土地是黄色的。

后来,道教神话兴起,地神黄帝被纳入道教神仙体系。黄帝骑黄龙升仙后,变成了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紫薇大帝是道教“四御”之首,地位仅次于玉皇大帝。从秦汉到宋代,地神的地位一步步衰落,最终演变成矮小的土地公。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地神其实被历代王朝统治者兼任。因为,历代皇帝皆自称“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君主不再需要一个主宰大地的神灵,土地公的职能受到了限制。

由此可见,道教神话中的紫薇大帝和《山海经》记载的地神,其实是同一个人,他就是华夏人文始祖——黄帝。

山海经神仙等级划分

本榜单只收中国本土之全国性神仙,佛教神仙(佛教为外来宗教,且佛教认为不存在神仙)一律不收,约略相当于现今之“中国原创歌曲排行榜”。

本榜单主要依据神仙之神格高低决定是否上榜及名次,而不依据受信仰程度之高低。

本榜单变动周期较长,很难以周、月、年为周期变动,甚至百年都不可能。

由于榜单本着宁缺勿滥之原则,各时期上榜人数会有所不同。

先秦

第一名:黄帝

简评:《山海经》说黄帝是“天帝”,儿子禺、孙子禺都是海神,孙子颛顼也做过天帝。战国时又贵为五帝之首,还发明了一大堆文化东东。虽然黄帝本人神格不明显,介于神人之间,但儿孙争气,父以子贵,祖以孙贵,登上首席。

第二名:帝俊

简评:帝俊只见于《山海经》,但声名极其显赫,乃东方第一天神,与其妻羲和生了十个太阳、与其另一妻常羲生了十二个月亮。连日月都是他的子女,可见其神格近于创世神。惜乎其后代殷商人不争气,将大好江山送于西周,遂使竖子成名。帝俊后被改造为人间的帝王大舜,从此在天国湮没无闻。呜呼!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第三名:西王母

简评:西王母在先秦时还是个糙老爷们儿,豹尾虎齿,而且蓬头垢面。这种神原本难以上榜,但他凭借两大优势胜出:一是掌管生死刑罚,拥有不死之药,油水之丰厚无人可比。二是占据了神话界第一旺铺——昆仑山(昆仑和蓬莱为中国神话两大发源地)。黄帝得人和,西王母则得地利,因此冲入三甲。

第四名:颛顼

简评:颛顼是黄帝的孙子,曾为北方天帝,安排日月星辰之位次。颛顼的下属最多,三个儿子都是疫鬼。他最大神迹是命令下属重和黎“绝地天通”,就是断绝了神界与凡界的通道,此乃神话界第一重要之大事。不过从此天人隔绝,引出后人无限遐想。

总评:先秦时期创世神与始祖神均不明显,而且记述驳杂不堪,条理起来殊为不易。其余神农、炎帝、祝融、蚩尤等,或基本为人王,或神格太低,不予入榜。

秦汉

第一名:伏羲、女娲(并列)

简评:伏羲与女娲在汉代以人类始祖神身分直窜榜首。汉代画像石中,伏羲女娲大多作人首蛇身以夫妇姿态出现,手中或捧日月,或持圆规、曲尺,象征阴阳结合。女娲又有造人、补天之功,后演变为婚姻之神。伏羲则有作八卦、结网、作琴瑟之功。

第二名:西王母

简评:西王母在汉代转为女性,成为一风韵无限的少妇。嫦娥奔月即因后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而起,周穆王也向她求取不死药,汉武帝也设祠祭祀。汉代还曾出现席卷全国的崇拜西王母热潮,大家奔走相告,连官府也制止不住,虽只片言记载,但其规模之浩大可以想见。真是“一招鲜,吃遍天”。

第三名:老子(太上老君)

简评:汉代的全国性追求——“长生久视”,使黄老之学盛极一时,老子由周代的图书管理员一跃成为修炼成仙之榜样。东汉后期道教兴起后,老子更“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成为超越众神的开天辟地创世神,坐上仙界第一把交椅。真是羡煞凡夫俗子。一时间,满城争诵“五千言”。可惜出现时间晚了些,东汉已经摇摇欲坠了,只好屈居第三。

第四名:黄帝

简评:黄帝排名下滑主要是神话的历史化造成的。原本高高在上的天帝,一下子成为“人文初祖”,虽然也很牛气,但到底不是神了。不过还有条后路,由于神仙方士的鼓吹,黄帝也开始服食炼气,最终羽化登仙。不过,比起太上老君在道与器之间的自由行走,黄帝从神界下至人间再返仙界,气势上终究有些弱了。

总评:汉代人很喜欢追问世界本源,还不脚踏实地。于是只好叠床架屋,天上加天,帝下加帝,还有什么“一气化三清”。不过,所造之神太过缥缈。什么天皇、地皇、人皇,虽然动不动就各自当上几万年的皇帝,可是连姓名都没有,上榜是别想了。

三国魏晋南北朝

第一名:盘古(元始天王或元始天尊)

简评:三国时出现盘古开天辟地神话,盘古于是一举登上首位。不过这名字实在太土(据说是从苗族的盘觚神话中转来),所以著名炼丹道士葛洪替他取了个艺名叫做“元始天王”(后来逐渐变成“元始天尊”),还给找了个老婆叫做“太元圣母”,门人、弟子无数。这家就算置办起来了,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第二名:太上老君

简评:元始天王一出,老君只好退居二线。不过还有个仅次于上清宫的中清宫住着,名字也改了,叫做“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各种好词全用上了,听着就显得有本事。

第三名:西王母

简评:西王母又上榜了,不过这次身分不同。她成了元始天王的女儿。还住在昆仑山上,西部地区天上地下全归她管,整个一位女“西北王”。宫殿金碧辉煌,下属众仙无数,还有个老公——扶桑大帝东王公,住在东海的蓬莱,掌管东部各路神仙。不过葛洪老先生一不小心,把东王公也安排成元始天王之子,结果和西王母又是夫妻又是兄妹,可苦坏了后来的圆谎者。

总评:这一时期是神仙大发展且逐渐体系化的时期,位子安排好以后,次序就比较稳定了。最惨的是黄帝,修炼成功之后再上仙界,主席台已经坐满了。只好再和原来的四帝呆在一块,排名也基本跌出前十。此一时期神谱最大的特点是不嫌神多,连孔子、颜回这些读书人也被拉上榜单,当然名次就更靠后了,已在二十名以外。

唐宋元明清

第一名: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即原来的西王母)

简评:玉皇大帝由原来排名十一的玉皇道君和排名十九的高上玉帝,再加上黄帝形象和东汉时五斗米道创始人张道陵的形象混合而成,中晚唐时以独立面目出现。宋真宗时不断尊封玉皇大帝,此后蔚为风气。元始天尊地位逐渐下降,最终只剩下缥缈虚无的影子。西王母又摇身变为皇后,不再管什么国家大事,只是像家庭主妇一样经常主持些“蟠桃会”。神界从此安定。

第二名:关圣帝君(即关羽)

简评:关羽是凡人升为神仙的标兵、样板。在宋朝以后被皇帝看中,一再封官许愿,最终被人间帝王封为神仙。关羽的优势在于自身拥有丰富的伦理资源,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卖浆者流,均可从他身上汲取养分。因此关羽成神后一身兼祧儒、道、佛三教,而且在民间享有崇高的威望。当然,关羽也有一点点运气,同样是“精忠报国”的岳飞,因为抗金,在神仙界就不能青云直上(详参金庸《鹿鼎记》第三十七回)。

总评:随着国家政权的集中和强大,世俗权力对宗教势力取得了压倒性优势。神界也完全按照人间模式建造,元始天尊自然位置不稳。与此同时,由于市民生活的兴起,神仙界也走群众路线,很多小神仙纷纷出笼,如城隍、土地、门神之类,分工细致且级别低,难以上榜。

分享至:

中国神话故事相关

阅读排行榜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