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神话百科 > 中国神话故事 > 正文

山海经众帝之台(山海经盖其余小山甚众)

山海经中中国神话中第一神山

昆仑山,又称昆仑虚、中国第一神山、万祖之山、昆仑丘或玉山,是《山海经》中的第一神山,被称为中华“龙脉之祖”。西王母居住在昆仑山,天神的花园也在附近,由神兽英招负责看守。除此以外,昆仑山还有不死树和不死果,以及众帝之台。

许多先秦古籍都记载了昆仑山:《禹本纪》说昆仑山高万仞,能遮住日月之光;《淮南子》说昆仑山的稻谷有四五丈粗,还生长着玉石一样的神树;《神异经》说昆仑山是圆柱形的山体,四面有九道石门。历史上许多帝王都在寻找昆仑山,可惜一无所获。

《山海经》中的灵山是上古十巫的居所,这里还有一条天梯,连通着天庭与人间。《大荒西经》记载,上古十巫分别是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和巫罗。

灵山是上古十巫的居所,他们从灵山降临人间,传达天神的命令,并在这里采集草药,救治黎民百姓。在上古时期,“巫”并不单指巫师和巫医,也指那些沟通神灵、智慧超群、功勋卓著的部落首领。轩辕黄帝,蚩尤和伏羲等华夏先祖,都属于上古时期的“大巫”。

《山海经》中所有名山大川的介绍

1、《山海经》虽然不是纯粹的地理书,但其地理学内涵是第一位的,它从各个方向有秩序、有条理地记叙各地的地理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首先,《山海经》有自然地理记述。这包括记载了许许多多的山,如“堂庭之山”、“杻阳之山”、“青丘之山”、“箕尾之山”等,而每座山的命名是根据山的地貌而定的,这些山也体现了山系的走势;以及极其丰富的水文记载,河流大都记明了源头和注入之处,河流的发源地可以在某一山麓,而它的注入处却远离此山,记述者对于水文记载时也注意到河流干流的全貌,河流的经由虽不见记载,但是若干干流如黄河、渭水可以及许多支流流入其干道的情况了解到它们的大致流经区域。《山海经》记载了伏流河和季节河。“潜行于下”的河即伏流河。

3、其次,《山海经》还有人文地理记述。《海经》部分大量记述了当时的一些区域的社会人文风俗、经济发展、科技成果等。有许多关于先民对于疆域的开发,如《海外北经》提到“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

4、因此有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中国的第一部地理志。

乃以为众帝之台

山海经中提到“众帝之台”一共有两处,一处是海内经,帝尧台(埃及第三王朝法老左赛尔金字塔,阶梯型金字塔)、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弯曲形金字塔,大禹主持修建。),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抄译错误,应为西北。昆仑指帝王谷)

相柳是山海经的哪一部分

1、相柳,又名相繇、相仰。《山海经》中对其有两处记载:

2、之一:相柳是共工的大臣,长有九个脑袋,九头分别在九座山上寻食吃饭。相柳所到之外,地下陷而成为沼泽、溪流。后来,大禹杀死相柳,发现其血液流经之地发出腥味,无法种植五谷。大禹填挖这些地方,但填土后会再陷落,“三仞三沮”,数次都是这样,大禹就把被血腥浸染过的泥土堆积起来,给众帝们修造了帝台。帝台在昆仑之北,柔利国之东。

3、之二:相繇是共工的名臣,长着九个脑袋、蛇身,身体相互盘绕,结成环形,吃九座山上的食物。喷吐驻留处会变成沼泽,水质辛辣和苦涩,世间百兽谁也无法居住。

4、大禹治水时,杀死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大禹挖土多次填埋它,数次填埋均失败,只好挖成一个大池,诸帝把泥土堆积成高台。这个诸帝台就在昆仑山北边。

山海经相柳氏译文

1、《海外北经》:"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大荒北经》:"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北·"

2、相柳是洪水之神--共工之臣。蛇身生有九个脑袋,每个脑袋长相都和人相似。传说他每个脑袋只吃一座山上的食物。他所到之处,地便有陷处便成溪流沼泽。

3、后来相柳被大禹所杀。他的血膏所流之处,腥气熏天,无法再播种五谷。

4、为治理这片土地,大禹将腐湿的泥土挖掘出来,堆成土台,就是五帝台。

分享至:

中国神话故事相关

阅读排行榜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