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简称为"砼(tóng)":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一、材料不同。
混凝土主要是以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水泥土主要是以当地的特细沙,或沙壤土为主要原料,加少量水泥,微量的外加剂和适量的水拌和均匀。
二、优点不同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优点。
三、应用不同。混凝土使用广泛,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就是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的开发,地热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水泥土技术适用于缺乏沙砾料地区的渠道防渗及小型农田水利配套工程,以及大型渠道和道路的垫层材料等。另外,还可用于大坝护坡等工程。
四、性能不同。在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但在寒冷地区,特别是在水位变化的工程部位以及在饱水状态下受到频繁的冻融交替作用时,混凝土易于损坏。水泥土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土料颗粒级配、干密度和水泥掺量3项因素。
“砼”是“混凝土”的同义词.也就是人工石的意思。
砼(tóng)看这个字,由人工石构成是混凝土在工程上的简称,是由水泥、水、砂、石四种材料经一定的比例拌合而成,因混凝土(砼)的强度很高,有的书籍中也称之为人造石材,其中四种配合料通常所用的三个比例,即水灰比、砂率、胶骨比(胶凝体与骨料的比例)。
根据配合比的不同可以拌成不同强度级别的混泥土,如C10、C15、C20、C25、C30、C40等,其中C10、C15主要用于垫层施工,C20、C25、C30主要用于混凝土结构施工,C40及以上级别的主要用于桥梁施工。
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
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加或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由于它具有拌合物的稠度、流动性、可塑性、抗分层离析泌水的性能及易抹面性等,具有抗压、拉、弯、剪等应力的能力,有良好的耐久性等许多物质无法替代的性能,所以在工程中能得到广泛应用。
混凝土的别称是砼[tóng]。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经常把混凝土三个字简写为砼。砼字是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教授1953年创造的。当时教学科技落后,没有录音机、复印机,学生上课听讲全靠记笔记。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词,但笔划太多,写起来费力又费时。于是思维敏捷的蔡方荫就大胆用人工石三字代替混凝土。因为混凝土三字共有三十笔,而人工石三字才十笔,可省下二十笔,大大加快了笔记速度。后来人工石合成了砼。构形会意为“人工合成的石头,混凝土坚硬如石”,并在大学生中得到推广。1955年7月,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审定颁布的《结构工程名词》一书中,明确推荐砼与混凝土一词并用。从此,砼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