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神话百科 > 中国神话故事 > 正文

山海经是谁发现的(山海经原书)

山海经怎么发现的

一、《山海经》的版本沿革基本上有案可查。其中,西汉末年刘秀(刘歆)校订的《山海经》版本,已经不能直接看到了。现能看到的最早《山海经》版本,是晋代学者郭璞的《山海经传》,有宋、明、清三代的刻本,也是迄今(2013年)能看到的并确认的最早《山海经》版本。

二、它包括《山经》5篇和《海经》13篇,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中叶作品,有宋代、明代、清代的刻本。多数学者认为,郭璞《山海经传》应当是传自汉代刘向、刘歆(即刘秀)合编校后的版本,根据在于,郭本《山海经传》卷首有刘秀《上山海经表》一篇,刘秀明言献上《山海经》18卷,但其所献古籍早无存世,内容无考。

三、东晋时文学家郭璞对《山海经》进行了整理,并作了精细的注释工作,对于了解《山海经》原文有极大帮助。现存《山海经》均来源于郭璞注本,如果没有郭璞的注解,《山海经》这部珍贵古籍也许会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并且,郭璞版的《山海经注》是带注、赞、图的,但郭本原图早已佚失,较重要版本、近人袁珂的《山海经校注》,所附插图150幅,绝大多数都是采用吴任臣的《山海经广注》一书的附图,其它有附图的《山海经》版本大多也是选用明清学者《山海经》版本的附图(明、清以前更早的《山海经》版本所附的古图亦均已失传。

山海经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

现在流传着的《山海经》是汉哀帝刘欣建平六年(前6)刘秀(即刘歆)承袭父业任“秘书”之职,校阅宫廷珍藏的秘籍时发现的。

刘秀对此书评价甚高,并将“山海经三十二篇,今定为十八篇”上呈奏朝廷。此后才有抄本流传于世,共十八卷,分《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和《大荒经》五卷。

原版山海经是怎么发现的

山海经没有原版的,因为他是一部从古流传至今并且是历经许多人不断丰富完善的一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集,所以没有单一的作者,也就没有了所谓的原版。《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天干和地支是谁发明的

在神话传说中,天干地支的发明都与黄帝有关。黄帝是中华的始祖,他当年建国时,命大挠氏观察天地气机,于是创立了天干地支。这是比较朴素的说法。

还有比较神奇的说法,皇帝和蚩尤大战,蚩尤战败,但是这场大战殃及了很多无辜的人,很多百姓士兵惨死,他们的鲜血在地上横流,流成了河。皇帝想要阻止血河的流淌,于是斋戒沐浴,筑坛祷告天地,天上降下了十天干十二地支,皇帝将十天干排成圆形,十二地支排成方形,对应天圆地方,那些横流的血液慢慢凝固下来。大挠氏把天干和地支配合到一起于是有了六十花甲子,黄帝建国那天据说是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

在这个故事中天干地支都是天上的神将下凡。其实这些神将《西游记》中也有,唐僧取经的豪华护卫队中,就有六丁六甲的天庭神仙。在黄帝的故事中,天干地支其实都是他的孩子。

《山海经》记载,黄帝有俩妃子,一个是月神常羲,一个是日神羲和。常羲给黄帝生了十二个孩子,是为十二地支。羲和给黄帝生了十个孩子,就是十天干了。

这是神话的解释。

其实还有比较科学的解释,古代有一段时间是施行的十月历计年发,就是把一年分成十个月,用来指导农业生产。而纪录这十个月的方法,人们用了甲乙丙十天干的纪年法。这十天干也没什么神秘的,古人很可能就地取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事命名了这十个月,这就是十天干。看看甲骨文,甲就是一块儿龟甲,乙像一团绳子,丙像两扇门,丙是锄头,丁是钉子头,戊是刀或者斧子,己又是根绳子,庚是一个木桶,辛是把小刀或者小剑,壬是一个工具,癸是个更复杂的工具。

诸如此类。

后来皇帝部落和九黎部落合并。

九黎部因为以渔猎为主,所以他们不能像黄帝一样竖起十根柱子观察太阳的强弱。九黎部落的办法是观察月亮,他们发现月亮每年盈缺十二次就是一年,月亮盈缺一次的时间大约是三十天。于是他们发现了十二地支。地支的名字其实也很随便,从身边抓取的。

比如子,就是个小孩的形象。丑就像俩人扭在一起,寅是一枝弓箭,卯是两扇门。

命名方式和天干类似,都是从身边的熟悉的东西下手。

黄帝合并九黎,改革历法,吸取了九黎部落十二地月的优点,废太阳历改用每年十二个月的纪年方法,结合自己部落的天干太阳历的特点,发明了六十花甲子,

山海经名字的来历

《山海经》,原名《山海图》,是图文并茂的上古地图。西周覆灭时,战乱到了首都。可能是因为当时的地图过于巨大而无法带走,或者没有权限带走。所以,其中的史学人员以莫大的毅力,将这张地图上的内容转换成了一本平铺直叙的描述记录。

然后,逃难到了南方的楚国。

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大量古籍被毁。但《山海经》仍奇迹般地流传到了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奇人——东方朔的手中!

东方朔凭借这本古书上的知识,成功地预言了皇宫内新进献的一只无人能识的、稀有的鸟的饮食习性。从而,名声大震,吸引了汉武帝的注意。

从那时开始,《山海经》被大量印刷,流传于世。

这说明,以前就有濒临灭绝的生物记载在这本书中。只不过,那些动物大部分灭绝了。

分享至:

中国神话故事相关

阅读排行榜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